今年,“留學難”是教育圈的熱門話題,疫情的沖擊加上國際局勢的改變,給選擇國際化教育道路的家庭帶來許多困惑:
“幼升小抉擇階段,
還要不要走國際化路線?”
“國際關系的不確定性,
孩子是否還要考慮美國方向?”
那么,有沒有一種選擇,既能讓家庭堅定走國際化教育路線的理想,也能在關鍵時候擁有B選項,不用迫不得已“一條路走到黑”?
君誠學校在建校第三個十年之際,進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團隊、課程體系和教學軟硬件的升級,目的是建立一種“雙軌制”,對內可以兼顧國際化與體制內,對外可以面向英、美或其他國家的方向,可以說是為孩子上了一層雙重保險。在如今不確定的國際政治環(huán)境下,為孩子營造更廣闊的教育出口。
9月18日,我們已經獲得了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的通知,達到了劍橋國際學校的要求,可以提供劍橋國際課程,學校代碼CN935。家長們請關注下期的劍橋特別報道。

君誠學校秋季開放日正在中
等不及的家長可以先上再閱讀文章
“雙軌制”融合課程
讓中國孩子“出得去,回得來”
新學年,君誠學校的管理團隊迎來了兩位新校長的加入,既有資深的IB教育管理者,也有從公立高中國際部華麗轉身的負責人。她們與君誠現(xiàn)有領導團隊強強聯(lián)合,把君誠學校的“雙軌制”實踐落到實處。

執(zhí)行校長蘇媛
負責組織管理君誠學校K-12教育教學工作,領導IB項目和劍橋項目授權與實施。擁有11年IB學校一線教學管理經驗
蘇校長介紹了家長們非常關心的君誠學校的課程升級情況:
“今年,君誠在已有的美國州立課程標準CCSS,AP課程和中國國家教育大綱的基礎上,加入了劍橋IGCSE與A-level課程體系。這是一個比較扎實的英制課程,相當于一條軌道平行于原來的課程體系。
未來我們還會多出另一個分支IBDP,相當于在高中最后兩年,三大主力課程都會開啟。”
這套新的融合課程,可以說是博采眾長,為在國內走國際化教育路線的孩子貼身打造。
蘇校長總結融合課程的優(yōu)勢時說:“融合課程的科目設置,既符合國家課標,也符合IB原則。學科的組別非常豐富,無論將來面對哪個國家的課程標準,這些科目都開設齊了?!?/p>
融合課程學習的科目
語文:針對學校不同國籍的孩子,語言課程分為中文母語,中文二語,英文母語和英文二語
數(shù)學:小學和中學階段有中文數(shù)學,英文數(shù)學,分別有各自的教材。中文數(shù)學課使用的是國家課程標準,英文數(shù)學課程學習西方的數(shù)學,包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收集等內容的學習。這兩門數(shù)學不是一個互相翻譯的過程,而是不同的課程標準
自然科學:小學階段學習science課程,到了中學階段會有general science,高年級還會有物理、化學、生物的分科
人文科學:學習中國歷史、西方歷史,地理,高段年級有經濟學
藝術和體育:傳統(tǒng)的美術課,音樂課,今年還有設計課(design technology)的開展
這套課程體系能幫助學生在升學的時候進行“雙軌選擇”,蘇校長透露:
“融合性課程的基礎是非常扎實的,對國家課程標準的學習沒有任何妥協(xié)和降低,它的知識含量可以支撐孩子回到體制內。
到了高段的11,12年級,給大家更多的選擇,不僅僅局限于美國方向,可能是英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日本、韓國等都可以考慮,滿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另外,融合課程在學習內容上進行了科學的“去粗取精”。
“美國課程的優(yōu)勢是分級閱讀體系,科學課程的標準也比較高,閱讀和科學的部分比較扎實。國家課程體系中,我們保留語文、數(shù)學、歷史等課程,放棄一些像小學奧數(shù)這樣過于晦澀的內容。”蘇校長坦言。
對于課程之間的轉換和銜接,蘇校長表示:“課程體系是逐漸加入的,我們要把不同課程體系之間的內容、知識、技能、素養(yǎng)等板塊做比較和對標。在銜接時,補充需要學習的內容,還要對學生進行英文撰寫和學術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都是我們課程設計的重點。”
蘇校長還介紹,為了配合雙軌制課程體系的實踐,君誠進行了軟硬件上的一系列升級。
圖書館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和文件檢索系統(tǒng)全部都符合IB的要求,論文撰寫的格式也按照IB要求的文獻引用原則和撰寫方式進行;
實驗室也進行了升級,從實驗的材料、步驟監(jiān)控、實驗報告的撰寫上引入和實施標準的科學流程;
另外,藝術空間里新設置了學生作品的展示區(qū),讓學生更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成就。教學內容升級,同時帶來了教學方式的改變。
“教學方式更加以學生為本了。在IB理念的引領下,以學生的問題開始,老師給與幫助和支援,然后分小組討論,老師再進行講授,學生還會進行自主探究和反思。從傳統(tǒng)的講、練、考變成了現(xiàn)在的探究、行動、反思三個閉環(huán)?!碧K校長說。
當外界還在談論是否要出國留學,國際生該何去何從的時候,君誠學校已經實踐出一套穩(wěn)妥的對策,無論是英美雙升還是回到體制內,都為家長和學生們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蘇校長也為正在徘徊不定的家長梳理了目前的形勢,“家長可以延緩抉擇的過程,現(xiàn)在只是局部地區(qū)出現(xiàn)了對全球化抗拒的態(tài)度,但全球化一定是主流,在課程上應該是越開放越包容越好。
我接受的國際教育和雙語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出去,而是出得去,同時也可以回來,對母語身份是認同的。所以我覺得中國的中文課程、歷史、數(shù)學課程,它們應該被融合在主流的國際課程中?!?/p>
國際化教育也可以“私人定制”
除了課程體系的升級,君誠在新學年還有兩個新動作:ASA課程(After School Activities 課外選修課)的豐富和Learning Center(學習中心)的升級。
中學部的王紅霞校長介紹說:“ASA課程是書本外的知識延伸,每個孩子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中學部校長王紅霞
王紅霞校長擁有6年中學校長管理工作經驗和15年一線教學經驗,與中學部外方校長 Paul Brackmann合作,帶領中學團隊實施開展教育教學工
這學期,君誠開設了幾十門選修課,學生可以在每周二、四、五放學后的4:20-5:20時間段選擇學習學術類、非學術類、音體美、動手類的課程,也有培養(yǎng)思維能力,思辨能力的課程。
放學后,孩子可以選擇參加ASA的課程,也可以選擇學習中心。學習中心會為每位學生制定一個個性化的教育方案。
“在這里一部分是補差的,一部分是培優(yōu)的。我們還有一個Gift Program,從6-12年級選一些特別有天賦的孩子著重培養(yǎng)。
每個學生都有一個Portfolio,有他的學習計劃和學習資料,由專業(yè)的老師來對接,放學之后再補一補,查漏補缺的同時,讓孩子的優(yōu)勢學科也更加拔尖。”王校長表示。
對于君誠的個性化教育,王校長還提到:“君誠的升學老師從學生6年級開始,就會為他們建立個性化的升學檔案,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約談,了解他他們的興趣愛好、社團活動,一直跟蹤指導到十二年級。一般學校是做不到的。
我們還會定期舉辦升學指導課程、家長工作坊、學生興趣引導和挖掘、選修課選擇、大學介紹、標化考試規(guī)劃、專業(yè)選擇、學校升學活動研學、申請大學提交材料等。
我們已經與海外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海外名校的大學招生官也會定期來君誠學校進行宣講和答疑?!?/p>
個性化教育對于師資的要求很高,王校長對君誠充滿信心“我們有足夠的師資力量來做這件事?!?/p>
王校長透露:“隨著IB和A-level課程的引進,今年新晉的很多老師都是具有IB經驗的。
這學期,君誠學校中學部的師生比達到了1:4,實行中教和外教同時管理的‘雙導師制’,優(yōu)勢互補的同時也保證了學生中英文的輸入?!?/p>
為了迎接開學的重磅升級,君誠學校從今年7月就開始對培訓教師了,為教師提供資源、課件、教科書,指導教師們的專業(yè)成長。“教學大綱都過了好幾遍?!蓖跣iL說。
面對目前的國際形勢,王校長也袒露了自己的心聲:“不能因為客觀原因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人要堅持自己的夢想?!?/p>
君誠學校所做的這些,正是在幫助每個孩子實現(xiàn)自己成為國際化人才的夢想。在如今不確定的局勢下,也能走出一條有保障的國際化教育路線。這也是君誠學校作為一所老牌國際化學校的雄心,視野和實力。
融合課程的一天
在新學期的重磅升級下,君誠的學生們體驗如何?狀態(tài)怎么樣?讓我們走進君誠學校的教室,近距離接觸學生和老師,為大家還原“融合課程的一天”。
8年級科學課上,Jonathan老師正在帶領大家進行關于火箭的項目制學習,Jonathan老師擁有28年全球教學經驗,是一位IB/MYP認證教師,畢業(yè)于金斯頓大學教育學專業(yè)碩士。
課堂上,4位學生一組,分為5個小組進行學習。有的小組正在拿材料制作模型,也有小組的成員一邊與同伴討論,一邊在ipad上畫出產品設計的雛形。Jonathan老師不時地去各個小組了解學生們的討論情況,并給出他們一些引導和建議。
這是一個需要理工思維,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的學習過程,也是對孩子們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提升。
5年級的英文課上,十多位學生們圍坐墊子上,與Sean老師一起閱讀與英國歷史有關的讀物,Sean老師畢業(yè)于諾丁漢大學教育專業(yè)碩士,擁有8年的教學經驗。Sean老師一邊帶領大家進行引導式閱讀,一邊提出疑問,幾位學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后,繼續(xù)與同學,老師討論課程的內容,課堂氣氛既嚴謹又不失秩序。
據(jù)介紹,君誠學生的英文水平整體都是不錯的,所以課堂上并沒有助教進行中文翻譯,而是科目老師用雙語引導,達到真正的“浸入式英語教學”。
9-10年級的音樂選修課上,Mandy老師正帶領十個孩子演奏管樂,Mandy老師已經在國際化學校工作了14年,還是Google/Apple認證杰出教育家。
由于是小班制教學,所以Mandy老師在組織大家具體演奏的同時,也能對每個孩子提出指導。優(yōu)質的師生比,讓君誠的每個孩子都能被老師細致地注意到,照顧到,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
我們還走進了7年級的語文課堂,語文課學習的內容與國家課程大綱同步,但上課的形式與公立學校不太一樣,學生們自主表達的機會變得很多。學生閱讀投影上的題目,使用二維碼選擇答案,教師用APP掃描,完成后在投影儀上顯示正確答案和正確率,只有教師和學生本人知道正確與否,系統(tǒng)還會生成班級和學生的報告。
KG年級的英文課堂中,老師準備了孩子能親自參與互動的電子課件和游戲化的教學道具,大大提升了低齡段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效果。
雖然這些課堂學習的內容不一樣,孩子的年齡層也不一樣,但都有一個共同點:老師們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與感染力,孩子們也特別享受上課的過程。
君誠作為一所已經有20年歷史的國際化的雙語學校,早已經超越了雙語本身,而是實踐出一條適合中國孩子的國際化教育道路,讓孩子“出得去,也回得來”,成長為既有母語身份認同,也擁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君誠學校建校于2000年,座落于北京市順義區(qū)后沙峪中央別墅區(qū),為2-18歲的學生提供十六年一貫制的國際教育,是一所寄宿兼走讀的學校。目前已取得美國權威Cognia認證、AP,同時為IB候選校。小班制英文沉浸式教學,師生比1:6,同時可跨區(qū)招收外籍、京籍、非京籍學生。
我校2020-2021學年秋季招生現(xiàn)已正式啟動,歡迎幼兒園托班至11年級學生及家庭報名。如果您對君誠學校有著的好奇與憧憬,我們期待與您的家庭一起,進行一場有深度、有溫度、有維度的國際教育探討。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校園開放日
10月7日周三上午9:30 - 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