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建于1954年,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師范,是國家”雙”建設高校、北京市與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學?,F有學科專業(yè)涵蓋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語、藝術等,六十多年來已培養(yǎng)各類高級專門人才二十余萬名,是北京市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學?,F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博士點101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碩士點145個,專業(yè)學位類別10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12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建設學科13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培育學科4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民政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語委科研基地,1個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1個北京實驗室,1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實驗室,1個北京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究基地,4個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yǎng)基地,7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9個省、部級設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實驗室。學校下設文學院、歷史學院、政法學院、教育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學院、資源環(huán)境與旅游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教育技術系、初等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燕都學院、良鄉(xiāng)校區(qū)基礎學部、繼續(xù)教育學院、國際文化學院、京疆學院、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院、中國國學教育學院、首都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地球空間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化示范學院、心理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等30個院系以及大學英語教研部、體育教研部。共有??茖I(yè)1個,本科專業(yè)57個。各類學生總數 29,673人。其中,全日制貫通培養(yǎng)生197人,??粕?84人,本科生10,871人,碩士研究生6,706人,博士研究生786人,成人教育學生10,088人,外國留學生741人,已形成從??粕奖究粕?、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和教育體系。學校現有教職工2,496人,在1,614名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人數343人,副高職稱人數640人,博士998人,碩士505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3%。目前學校已擁有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在校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7人,俄羅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國家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3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項目4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9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者11人,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5人,入選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2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12人,入選“北京學者計劃”5人,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yǎng)工程2人,入選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19人,入選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計劃24人,入選北京市高層次人才引進資助計劃17人,北京市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計劃19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9人,入選青年拔尖人才培養(yǎng)計劃96人,入選長城學者培養(yǎng)計劃15人,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3個。學校另有64名教師榮獲曾憲梓高師教師獎、霍英東青年教師教學獎和科研獎。
7x24小時咨詢熱線
學校簡介| 精品課程| 教師團隊| 學校環(huán)境| 新聞動態(tài)
當前位置 : 優(yōu)課堂 >首都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 > 學校相冊
首都師范大學操場
首都師范大學校園景色
首都師范大學校訓
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
首都師范大學活動中心
首都師范大學主樓
首都師范大學校門
學校首頁| 學校簡介| 課程列表| 學校新聞| 學校相冊| 教師團隊| 聯系我們
滬ICP備18048269號-1 電子營業(yè)執(zhí)照 教育 全國教育網站 企業(yè)信用等級AA級 合作/版權/投訴
本頁信息由注冊用戶(機構和個人)自行發(fā)布或提供,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任何關于對該用戶的推薦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實,本站不承擔該用戶發(fā)布/提供信息的行為或內容所引起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