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孩子在睡夢中成長”,但是大多數(shù)孩子無法安睡到天亮,這其中有饑餓的原因,但也不盡如此。孩子夜啼不止,不僅會使父母疲憊不堪,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堅持給夜啼的孩子做按摩治療,保證孩子踏踏實實一覺睡到天亮,父母很快就能脫離苦海了,而且孩子也能生長得更健康。
夜啼多見于3個月以內(nèi)的幼小嬰兒,按照癥狀可以分為一下的四種情況:脾寒、心熱、驚嚇、食積。要想改善孩子夜啼的癥狀,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去脾寒,清心熱。
脾寒的發(fā)病原因一般是由于孕婦身體虛寒,或者懷孕時調(diào)養(yǎng)不當(dāng),導(dǎo)致胎兒出生后稟賦不足,或者由于孩子腹部受寒,冷氣積聚,夜屬陰,脾也屬陰,所以,孩子入夜因腹中疼痛而啼哭,屬于脾寒的表現(xiàn)。這樣的孩子一般啼哭聲弱、手腳冰涼、吃得少而便溏、腹痛時身體縮成一團、喜歡用雙手按著腹部、面色發(fā)青發(fā)白、唇舌淡白。
在治療脾寒時,先清脾經(jīng)300次,再補脾經(jīng)100次,清肝經(jīng)250次,清心經(jīng)200次,補肺經(jīng)150次,補腎經(jīng)100次,揉按小天心100次,清大腸200次,揉板門60次,捏脊6~8次,摩腹100次,揉中脘(消導(dǎo)法)、揉臍各100次,推下七節(jié)30次,按肩井2~3次。
心熱的孩子一般哭聲響亮,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喜歡仰臥,怕見燈光,大便干,小便黃。這多是由于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或者哺乳期喜歡吃辛辣油膩食物,熱郁積在體內(nèi),孩子喝了母親的乳汁,火熱之氣侵入孩子心脾,擾亂心神,引起煩躁啼哭。
治療心火旺的孩子,要清脾經(jīng)300次,清肝經(jīng)250次,清心經(jīng)150次,清肺經(jīng)200次,補腎經(jīng)150次,推后溪200次,水底撈明月、按摩小天心各100次,按肩井2~3次。
孩子形體稚嫩,智慧未充,心氣怯弱,如果看見異常的東西,或者聽見異常的聲響,可能會使孩子受到驚嚇。驚則傷神,恐則傷志,致使心神不寧,所以在睡眠中發(fā)生驚啼。一般啼哭聲慘而急促,面色多泛青,恐懼表情,心神不寧,時睡時醒,喜歡家長抱著入睡,是由于驚恐引起的夜啼。
治療手法為補脾經(jīng)200次,清肝經(jīng)300次,清心經(jīng)350次,補肺經(jīng)100次,補腎經(jīng)150次,按揉小天心100次,按揉精寧80次,按肩井2~3次。
食積也可引起夜啼,如果孩子進食不消化,胃脹腹痛,晚上自然睡不安寧。這時會伴有厭食吐乳、腹脹腹痛,嘴里常常泛酸水,口臭,大便臭穢等癥狀。
治療脾寒時,先清脾經(jīng)300次,再補脾100次,清肝經(jīng)250次,清心經(jīng)200次,補肺經(jīng)150次,補腎經(jīng)100次,揉按天心100次,揉板門60次,清大腸200次,捏脊6~8次,摩腹100次,揉中脘、揉臍各100次,推下七節(jié)30次,按肩井2~3次。如果腹脹積滯去除了,則脾經(jīng)只補不清,中脘消導(dǎo)法改為調(diào)中法,減七節(jié),連推2~3次即可。
在平時,父母要注意從以上幾個方面預(yù)防,如避免讓孩子受驚,喂養(yǎng)孩子要有節(jié)制,定時定量,以防食積。還要培養(yǎng)孩子按時睡覺的良好習(xí)慣。
總之,孩子健康的身體要以良好的規(guī)律的生活習(xí)慣為前提,這需要家長從小就悉心培養(yǎng),這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