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深圳精茵少兒體能學院 已幫助:726人
11月14日周三晚上19:30分,我們很榮幸的邀請葉宜霖老師作為我們這一期的演講嘉賓。
葉老師在這一期給我們帶來的話題是《感覺統(tǒng)合與孩子的學習能力》,這里可能有些家長會有疑問,“感覺統(tǒng)合”是什么?又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有什么關聯(lián)?下面就讓葉老師為我們揭開:“感覺統(tǒng)合”的神秘面紗。
相信在瀏覽這篇文章的有美麗知性的媽媽,也有才貌雙全的爸爸,葉老師要給有心學習的爸爸媽媽一個大大的贊,因為有學習力的爸爸媽媽,他們的孩子將來也會去努力學習的。這是我們能給到孩子的一個榜樣。
什么是感覺統(tǒng)合?
每個孩子從出生到十八歲是一個成長的過程。0-6歲階段是兒童早期健康發(fā)展的過程,到6-12歲就進入小學階段。本期葉老師所講的內容是針對已進入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一些狀況。感覺統(tǒng)合到底對孩子學習能力有什么關系?它作用在哪?
感覺統(tǒng)合這個詞,其實已不是鮮為人知了。在很多線上課程、音頻課程,我們都會聽到有專家在講,為什么感覺統(tǒng)合會在這幾年需要去了解這么多呢?
因為我們整個社會的經濟水平和物質水平提高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又出現(xiàn)了很多小小的問題。
媽媽們需要關注一下
你的孩子是剖腹產嗎?孩子是否比較粘人、愛哭呢?有些孩子他喜歡爬得很高,他卻不敢走平衡木?有些孩子,他比較容易跌倒、碰撞。
有些孩子容易暈車、暈船?出現(xiàn)肢體不協(xié)調、笨手笨腳?不喜歡和別人說話,人際交往比較差。
有些孩子他到了三四歲,還有咬手指的行為或三歲多還無法去戒除奶嘴習慣。
到小學階段,一些孩子會出現(xiàn)專注力不夠,同樣是四十分鐘坐在教室,他每天接收的東西和其他的孩子又不一樣。
上述這些問題,如果你的孩子有過一種行為,我們可能就會提示爸爸媽媽,你的孩子可能是感統(tǒng)失調了。
在我國整體統(tǒng)計中感統(tǒng)失調比例達到80%,其中嚴重的已達到30%。所以感覺統(tǒng)合學術理論,用于早教,特別是0-6歲階段,對于孩子整個健康發(fā)展都非常重要。
那什么是感覺統(tǒng)合?
簡單說下,感覺統(tǒng)合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埃爾斯在1972年創(chuàng)立了一門關于“腦科學和兒童發(fā)展關系”的一個理論學說,這個學說對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也就是說我們研究腦功能和人類行為之間的一個關系學說。通過這個感覺統(tǒng)合學說,了解到感覺的輸入是腦活力的一個原動力。
什么是感覺?
我們通過孩子的外在,比如動作、語言、眼神、認知,發(fā)現(xiàn)孩子對感覺刺激引發(fā)神經作用的結果,從而了解我們人類的學習、情緒、動作和行為的一些基本的能力,這個過程我們先得了解什么是感覺?感覺的類別跟什么有關?他跟感覺統(tǒng)合、跟腦部引發(fā)神經統(tǒng)合的這個過程是什么關系。
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不僅僅是一個身體,他包括我們的身體、感覺、認知。身體是他從一出生就存在,這是我們能看到的一個部分,我們看不到的是什么?
心理,情緒,精神,它只是一種狀態(tài),而不是物質。須通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刺激每個階段的身體、心理和智力的發(fā)展,包括我們整體的精神、情緒,感覺的發(fā)展,它才能真正達到完整的成長。
我們一般人認為感覺是什么?我們的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這是視覺。我們的舌頭所體驗到的是味覺。我們原來的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中,重要的就是觸覺、前庭平衡覺和動覺。在臺灣和香港,他們會叫動覺,國內我們叫本體覺。
感覺對于0-6歲的幼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fā)展。觸覺就是我們身體通過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對外接觸時感受外界的溫度、濕度、壓力和物體質感的一個刺激。
前庭平衡覺是耳朵內耳的三個半規(guī)管和耳石形成,用于偵測地心引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是為了控制頭部在空間的方位,以達到抗地心引力保持身體平衡的一個重要感覺。
而動覺是通過肌肉、基建和關節(jié)面周圍的神經接收器而使整個個體和骨骼肌肉收縮伸張,包括我們的關節(jié)彎曲,整個拉面和壓縮能讓我們感覺到整個肢體的位置,也就是說動覺主導協(xié)調性。
各種感官的刺激下,神經系統(tǒng)負責接收到傳送,包括我們各處傳送到的感覺,它會通過我們的脊椎和腦相接觸的腦干位置進行適當組織和整合。這個過程就是中樞神經部位的整個動作及個體能順利跟環(huán)境之間的接觸感到滿足了,才叫做感覺統(tǒng)合。
什么是學習能力
自從有了,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非常多。那么也增加了我們非常多學習的途徑,我們每天都用耳朵在聽或者眼睛在看,或者我們會用手去體驗學習。
但我們真正掌握知識了嗎?大家想一想,比如你今天聽完葉老師講的感覺統(tǒng)合和學習能力的課,你就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了嗎,實際上是沒有的。
聽、看和體驗他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一個接收的過程,你只有將學習到的信息經過理解才成為知識。
我們一定要把接收的信息做一些記錄,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那個部分,通過體驗你得到了感悟,掌握了技能,這個才叫做知識跟技能的掌握。
比如說,將你聽到的一些觀點記錄下來,然后結合自己要面對的一些問題,我們再去找一些解決的方法,轉換成你可以應對的一些能力。
所以,老師會對孩子發(fā)展的關注點除了身體、心理和智力,還會關注他的能力,我們待會會講到這個學習能力。
五大感覺系統(tǒng)
現(xiàn)在跟大家講一講就是不可不知的五大感覺系統(tǒng)。
視覺
視覺就是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面,他感覺到強光,這個時候他其實會皺眉頭,去躲閃。
小新生兒能看到物體的一些輪廓,他會分辨一些紅黃藍綠的色彩,他可以分辨顏色的光譜能力。
到了三個多月,他會注視一個物體的外形輪廓,會注視到一些細節(jié)。
到四個月大的時候,他就能分析事物的內涵,五個月大的時候他就能開始建立三維的空間。
孩子在早期的時候,我們會通過他對視覺認知的判斷能力去構建外觀。
我們會看到孩子的玩具中會有一些走迷宮,拼圖,積木的造型構建,這些都是讓孩子鍛煉視覺的一個很好的玩具。
聽覺
聽覺是胎兒在媽媽肚子里面三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聽到母親體內的聲音了。
五個月大的時候,他的聽覺功能已經成熟得跟大人一樣了,所以他能聽到母親體外的聲音,當我們給寶寶胎教,音樂,孕媽媽跟寶寶說說話,這些都是他對聽覺的一個認知。
所以每個寶寶對母親的聲音的辨別決定他的語言規(guī)則模式。所以你越早去跟他說話,他的一些發(fā)音能力、對聲音的敏感分辨度就越早形成。
這幾年我們國家自閉癥兒童越來越多,很多自閉癥的孩子都是到三歲,還沒有很好的語言功能發(fā)展。后面我們會講這部分。
觸覺
觸覺就是包裹在人體表層皮膚下的觸覺細胞,包含皮膚。所以當我們胎兒在五周半時,他整個觸覺防御機制就已經開始運作了。
在媽媽肚子里四個多月的時候他已經在吸他的拇指來安慰自己了。新生兒會靠他的唇部觸覺找到媽媽的奶頭,然后獲取口部需要的舒適感,也就是口欲期。
嬰兒的雙手到處摸操作玩具,了解一些物質的溫度、濕度、硬度。特別是剖腹產的孩子不喜歡你去碰他,不喜歡你幫他洗臉,明明你拍他一下會覺得你為什么打我,對觸碰比較敏感,我們要去幫助他認知這些正常的觸覺體驗。
所以在觸覺方面,我們的爸爸媽媽要多陪伴孩子去進行這種互動體驗,DIY、種東西、做蛋糕、做陶瓷,所有能讓他接觸的東西我們都讓他去做。
有這么一個現(xiàn)象,就是現(xiàn)在我們農村的孩子,他是十只手指一起去活動,會編制很多東西。反而我們城市的孩子用的較多的是右手食指,因為我們用它來點手機、點ipad。
在感覺統(tǒng)合的發(fā)展當中有一個維度叫做精細動作,這部分在我們0-3歲,特別是3-6歲的孩子已經進入認知學習的一個敏感期,所以孩子要用雙手去觸摸東西,體驗這個世界,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觸覺沒有得到很好地刺激,這會影響孩子們以后在學習上面的一些接收。
動覺
動覺是非常重要的,動覺也是胎兒在子宮里先發(fā)展屈肌,就是肌肉區(qū)上肌肉的張力,有時是活動肢體,在肚子里面翻滾。
到了懷孕后期,因為胎兒體型變大他就不容易活動了,等到出生以后有了活動空間得到解放,他又開始發(fā)展伸展的張力了,孩子從抬頭、翻身、到坐、到爬、到站、到走、到跑,他就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
爸爸媽媽在調整嬰兒爬或者仰的過程當中,給他足夠的空間,或是做一些小體操動作,這能讓孩子動作更靈敏。靈敏度和速度、柔韌度在兒童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動作能力發(fā)展是有一個里程碑的。動覺跟先天學習的敏銳度是非常有關系的。我們學習敏銳度正常值在35%到45%,越往高,肢體動作能力會越協(xié)調。我們通過測評了解孩子先天的部分,就知道在后天要加強他哪方面的鍛煉。
平衡覺
在胎兒時,孩子經歷羊水里晃蕩的過程,他得到很多前庭刺激。
所以在持續(xù)發(fā)展的前庭系統(tǒng),我們有搖籃這個物品,孩子喜歡被抱著團團轉,突然間舉高又舉低這些動作,都能給寶寶帶來身體上的快感和情緒上的亢奮。
假如前庭的平衡覺孩子得到足夠刺激,他的姿勢就會很挺拔。我們要關注一下,現(xiàn)在3-6歲6-12歲的孩子是否經常是低著頭或者含著他的背,這可能是需要通過一些形體的運動體能幫助他改善。
前庭的平衡覺還會影響注意力的專注,如果出現(xiàn)失調,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上的問題,特別到了小學以后,家長要多多關注。
感統(tǒng)與學習能力的關系
感統(tǒng)到底跟學習能力有什么關系呢?對于孩子的學習能力,我們一定要去知道怎么判斷他是否具備了。
首先爸爸媽媽包括老師要有一個很正確的觀念,孩子的學習不是從6歲進入小學才開始的,而是他從一出生他跟環(huán)境互動的時候,學習就已經開始在進行了。
細心的父母會觀察到孩子在生活中的學習力,是否愿意去模仿,是否比較接受一些課業(yè)的學習?我們可以從這三方面兒教大家先觀察一下孩子。
首先就是在他的日常生活當中,孩子是否常常表現(xiàn)出專注的觀察力?就是他會愿意安靜下來去觀察,比如說我們的爸爸媽媽帶他到公園,你看到了什么,會引發(fā)他慢慢去觀察,不要急于說你看到花在哪里,你有沒有看到那里有棵樹?我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去給孩子一些指向,沒有讓孩子有一個觀察的過程。
比如說我們在包餃子的時候,他是否也在旁邊表達他很想幫你去做?他在旁邊看了才去幫你做,這樣的過程叫模仿興趣。這個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學習能力。
在活動中,我們也會觀察到孩子他是否嘗試主動從錯誤中學習,說我做錯了,我應該怎么做,我改正過來。他會摸索出不同方法,然后主動尋求你去教他,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學習能力。
還有,我們的爸爸媽媽是用什么方式去跟他說,他做的這個行為或者活動是錯誤的,如何去糾正他,這是非常關鍵的,這個我們以后也要講到的親子關系的部分。
第三個就是遇到挫折孩子是否不退縮?有一些孩子一旦遇到挫折他就不想玩了。很多小朋友四年級開始學圍棋了,跟小伙伴下棋輸了就不玩了。
如果他遇到挫折,學習的興趣不會去減退,他會愿意說我再來一盤。然后經過指導,他還會私底下去反復練習,他就從他的進步中去獲得成功的價值。
所以剛才上述三個部分,是爸爸媽媽能陪伴孩子生活、活動、游戲不同層面能了解到的。也就是說專注力不夠,觀察能力比較遲鈍,缺乏模仿的學習動機,不習慣從錯誤中獲得經驗,同時挫折忍受能力非常低。
在幼兒園階段,也就是3-6歲,在他準備要上小學了,就會給家長一些建議,他可能還沒達到接受正式教育的程度。因為我們太早讓孩子進學校參加集體學習,這樣不僅浪費孩子的時間和精力,也會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平常都需要去關注一下。
家長如果很少帶著孩子去建立立體空間和方位這些概念,經常只是坐在一個地方玩他的玩具,缺少了整個身體的一些活動。這樣也會對孩子的記憶有影響。
首先你在0-3歲整個身體四肢的鉆爬部分給他充分運動的機會,孩子們三歲開始喜歡涂鴉,用筆,看圖畫書,這時候就開始開發(fā)他們的右腦。
教孩子養(yǎng)成將玩具排序和收拾好的習慣,這種習慣也是一種記憶法。你什么東西放在哪個地方,幫東西歸位,這些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或者是我們出門購物前,在家里面就先跟孩子說,我們準備今天買什么,然后到現(xiàn)場讓他去尋找,外出的時候引導他去認識人和事物的特征,包括認路。這些都是鍛煉孩子記憶力非常好的方法。
還有,鼓勵孩子用繪畫的方式畫出快樂的體驗。因為孩子很小,他能用畫畫來表達他自己的情緒。家長也不要太著急讓孩子精通文字和忽略了孩子對圖像的一些直覺感受。
THE END
學校首頁| 學校簡介| 課程列表| 學校新聞| 學校相冊| 教師團隊| 聯(lián)系我們
深圳精茵少兒體能學院課程請咨詢:
滬ICP備18048269號-1
電子營業(yè)執(zhí)照
教育
全國教育網(wǎng)站
企業(yè)信用等級AA級
合作/版權/投訴
本頁信息由注冊用戶(機構和個人)自行發(fā)布或提供,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任何關于對該用戶的推薦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實,本站不承擔該用戶發(fā)布/提供信息的行為或內容所引起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