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7月20日,由中國心理學會決策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主辦,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承辦,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心理學會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協(xié)辦的“第三屆決策與腦研究國際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決策心理學學術年會(DMBR 2016)”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本次會議得到中國科協(xié)“高端專題學術交流活動項目”的支持。
中國心理學會決策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李紓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決策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劉永芳教授,美國南達科他大學王曉田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劉永芳教授主持會議并介紹了與會特邀報告人。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的11所國外知名大學及國內40余所研究機構的30位決策與腦研究領域的口頭報告人和56位墻報張貼者,與來自國內各科研機構和學校的100余位師生代表,就決策研究的基本理論、決策與腦研究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社會應用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此次會議以“變化世界中的人類決策”為主題,期望通過對該主題的研討和交流,使人類決策研究不僅促進科學研究的發(fā)展,而且也能促進社會進步。會議展示了一系列代表當今決策領域國際水平的研究成果,集中關注了變化世界中的人們實際上如何進行決策。美國判斷與決策學會主席Daniel Goldstein教授、愛荷華大學Irwin Levin教授、南達科他大學王曉田教授,英國華威大學Daniel Read教授,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John Dunn教授、新南威爾士大學Andreas Ortmann教授分別就“人們如何在概率分布中獲得好答案”、“利用決策任務測量特殊群體”、 “資源預測: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中血糖的信號作用機制”、 “跨期選擇中的0添加和一無所有效應”、 “使用狀態(tài)追蹤分析檢驗決策模型”、“如何使阿萊悖論出現(xiàn)、消失或反轉”進行了主題報告。主題報告分別由Daniel Read和Daniel Goldstein主持。
其他專家學者也就該領域內容報告了自己科研工作的階段性成果。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Samuel McClure 博士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沖動性中穩(wěn)定性與情境變化性的關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fā)展研究所欒勝華博士發(fā)現(xiàn)小群體比相對較大的群體所做的決策更準確。北京大學張志學教授探討了沖突管理中的風險規(guī)避問題、朱露莎教授通過fMRI技術發(fā)現(xiàn)個體的執(zhí)行控制在誠信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華東師范大學劉永芳教授發(fā)現(xiàn)中等自尊個體在經濟決策中表現(xiàn)出更多的冒險傾向、李林副教授采用fMRI技術研究了與不公平相關的決策任務的神經機制。
參會者圍繞大會主題報告、口頭報告和張貼報告展開充分的討論和交流,會議現(xiàn)場氣氛熱烈,互動積極。會議得到參與人員的充分肯定,與會者一致認為,行為與腦研究的相互補充成為未來決策研究之趨勢,了解和改善在變化世界中人們的決策行為已然成為最有前景的研究領域之一。
本次會議為決策與腦科學研究人員提供了國際性的交流平臺,讓中國的決策研究發(fā)展與世界接軌,也為今后將決策與腦科學相關研究的成果應用到管理、金融、生物、醫(yī)學等其他領域打下了基礎,促進了跨學科的綜合發(fā)展,必將推動中國決策與腦研究的發(fā)展,進而助推社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