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復興必定是中華文化的復興,國學經(jīng)典誦讀已經(jīng)越來越深入人心,然而家長應該怎么指導孩子進行國學經(jīng)典誦讀呢,青少年國學夏令營覺得以下8大方面的指導或許可以幫助您。
一、選書學問大
對于上小學的孩子,應選擇帶注音、帶圖畫的版本。孩子在閱讀時,如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根據(jù)拼音較為容易地誦讀,而詩句后面附帶的圖畫,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還可以給孩子直觀的視覺感受,更利于孩子識記。對于初中的孩子,要選擇有釋義和詳解的書,孩子對照原文和釋義誦讀,在知其然的同時,知其所以然,更便于理解、記憶,同時可以加深孩子對經(jīng)典的印象。
二、家長要懂行
家長對國學經(jīng)典的難易程度要有所了解,不能想當然地讓孩子讀國學書籍。讀國學書籍太簡單或太難的都不好,家長應引導孩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讀國學經(jīng)典。家長先讀懂、讀通,當孩子遇到不懂的句子或字詞時,給予孩子指導,如此以身作則方可消除孩子對國學經(jīng)典的畏難情緒,增加孩子讀國學經(jīng)典的自信心。
三、宜親子共讀
對于上小學的孩子,家長可以為孩子朗讀或帶領(lǐng)孩子朗讀,有時間和條件的家長不妨采取講故事、編童謠、繪畫、表演等形式將國學經(jīng)典繪聲繪色地呈現(xiàn)給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喚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對于上初中的孩子,家長可以督促孩子自己朗讀、背誦,然后和孩子就其感興趣的篇目或名句共同討論,在家中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
四、要實際
為去除國學經(jīng)典因年代久遠、語境不同而給孩子造成的疏離感,家長應引導孩子通過身邊真實的人或事,使國學經(jīng)典與現(xiàn)實生活建立。如:孩子讀《百家姓》時,不妨讓孩子列舉身邊屬于某個姓氏的人,或讓孩子找出自己的姓氏在書中的位置,令孩子有參與感和親身融入之感,這樣孩子才能舉一反三,而且記得更牢。
五、要學以致用
家長不妨讓孩子把國學經(jīng)典中描述親情、友情、師恩等句子背誦下來,除了可以增加孩子的自身修養(yǎng),必要時還能夠在孩子寫作文時加以引用,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將自己喜歡的國學經(jīng)典中的名句或名篇以毛筆或鋼筆寫出來,掛于案旁或墻上,既能裝飾、美化孩子的空間,更能鞭策和激勵孩子。
六、應去糟取精
國學經(jīng)典中有很多篇章聚集了各代圣賢的思想精華,但由于歷史的局限,也有一些封建糟粕。對于上小學且分辨能力差的孩子,家長應做好篩選和甄別,避免讓孩子讀到;對于上初中的孩子,不妨指導孩子在誦讀中理解、在理解中甄別,在甄別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其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引導孩子批判地吸收國學經(jīng)典中的某些觀點和思想。
七、勿強人所難
一些家長培養(yǎng)孩子心切,不顧孩子的年齡、性格、興趣,而一味采取填鴨式的方法,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急于求成,恨不得讓孩子一口吃個胖子,甚至強迫孩子背誦、默寫,殊不知此舉大大降低了孩子對國學經(jīng)典的學習興趣,使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不僅不能為孩子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甚至會對孩子日后的學習產(chǎn)生不良影響。
八、忌功利心理
一些家長不是本著讓孩子學知識、長見識的目的讓他們學習國學經(jīng)典的,而是看到別的孩子學,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落于人后;還有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背誦國學經(jīng)典提高智商和情商,提高學習成績,甚至寄望于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家長的這種不良心態(tài)一旦傳染給孩子,不僅不會使孩子從中獲得知識和樂趣,反而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和浮躁心理,嚴重違背了學習國學經(jīng)典的初衷,不利于孩子的性格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