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瀾大教育 已幫助:1312人
我是Vanessa,今晚美國歷史課程的分享人,如今,創(chuàng)立了融課堂,旨在幫助學生在國內做好最十全的準備。如今的赴美教育,很多只關注把學生送出去,只要考了基本考試做了申請即可,而沒有關注到學生去了美國后的學習生活面臨的種種問題,對美國核心文化的格格不入,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迷茫。融課堂的理念結合了我以一名伯克利學姐過來人的身份,瀾大教育旨在以融合的方式將美國的學習思維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孩子們,讓她們做好十足準備且有底氣地遠赴美國求學。
今天,我的分享主題是美國歷史。今天的線上講座我想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切身分享我為什么認為所有赴美學習的學生都應該學習美國歷史,二是解析美史對于學生的剛需性幫助,三是針對AP美國歷史的考試給到基本分析和應對攻略。
首先我來分享下學習美國歷史對美國求學有怎么樣的幫助?可以分為五個點,一是領悟美國文化與美國精神的精髓,二是構建均有軍事高度的戰(zhàn)略思維,三是養(yǎng)成批判閱讀并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四是通過深度思考領會逐步具備對未來的展望能力,五是塑造領導力辯論演說風范,構造邏輯縝密的論文寫作能力??梢哉f,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美式教育最注重的精華所在。一言以蔽之,只要能以正確的方法學透美國歷史這門課,也就等同于掌握了美國教育的所有精髓。
一)領略美國文化與美國精神的精髓
在研究美國歷史之前,我只知道美國人誠實直率,凡事都有條律,不看人情,看事務本質,但卻不理解老美為何有這種思維。且我相信這種思維差異,尤其是不講人情這點上對于很多國人怕是很難適應的,最近轟動一時的留美中國學生因校園欺凌被判刑就是思維差異的據(jù)證,這些案例不計其數(shù),只是這個事件被特別報道而已。
自研習了美國歷史后,使我對美國根深蒂固的契約精神豁然開朗,在研究感受和思考美國歷史的過程中我愈發(fā)體悟了美國的精神,從清教徒航載五月花并在期間簽訂了新大陸份條例起,這種契約精神就一直貫穿在美國的每一個建國綱要及政策中。對這些綱要的研習也就讓我更明白了美國的律法及美國人。同時,美國歷史也使我更加懂得美國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女人,移民之間復雜的關系,明了了為何美國人渴望自由同民主。這些潛移默化逐步形成了對美國思維的構建,使得我到美國求學也好,生活也好,都仿若打破了那個屏障,如魚得水。
二)構建具有軍事高度的戰(zhàn)略思維
記得在美史課堂上,我經常會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假使你是華盛頓,你會不會為了報答法國在獨立戰(zhàn)爭的支持,履行承諾倒向法國,還是會像華盛頓選擇的嚴格保持絕對中立,無論言論和行動,都不倒向任何一方呢”然后開始指引學生在面對戰(zhàn)略思維決策時需要對于供選決策的PROS and CONS(優(yōu)劣勢)進行縝密化的解析,即倒向法國了會有哪些優(yōu)劣勢?中立會有哪些優(yōu)劣勢?倒向英國了又會有哪些優(yōu)劣勢?
只有在判斷歷史問題時站在軍事戰(zhàn)略者的高度去看議題,去決策,去代入,才能讓學生對于問題的本身具備多緯度的認知,程度地激發(fā)具有軍事戰(zhàn)略高度的決策力。而這種能力在理科的直面性課堂里是無法使學生達到的,所以我一直強調,美國教育最聰明的一點就是注重通史的教育,只有在通史中才能塑造起決策判斷能實操性能力。教育的目的最終絕不是去培養(yǎng)出只有單線思考力的機器人,而是具有高度思考決策能力且具備人性的完人。
三)養(yǎng)成批判閱讀并形成自己的歷史觀
批判閱讀是個老生常談的詞,經常被很多學生家長掛在嘴邊,但究竟什么是批判閱讀呢?批判閱讀不是讓你去一位地批評,而是帶著頭腦去判斷文章作者的主觀色彩。我一直和學生們強調,我們學習歷史,一定要帶著判斷力去學,不是說書本上告訴我這個人是個偉大的人,這個事件是某國挑釁引起的,某個國家是為了正義去參戰(zhàn)的等等,我們就去全盤接受。細觀不同國家的歷史書,對于同一個人物,同一個事件的判斷就會給出不同的措辭。
我自己是修文學專業(yè)的,文學中所有的人物,情境設定都一定會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這種色彩或許是謬誤甚至是荒誕的,但它一定具備了現(xiàn)實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文學教會了我如何從不同人的立場去看待問題。而歷史,甚至可以說所有的通史課程都是一樣的,畢竟闡述或者評論歷史事件的是人,它不像理科有一個固定的答案,而是一定會帶有國家民族或者個人的主觀色彩去描述。
記得在伯克利讀大學的六年間,因為我有每天讀新聞的習慣,當時我每天會讀ABC News,在久而久之的閱讀中,我慢慢開始覺得為什么這個新聞一直在批評民主黨的一些見解,批評奧巴馬,而甚至會略有偏向性地去贊揚在我看來有點愚拙的Sarah Palin,后來才知道,原來美國所有的新聞都是有細微黨派性的,而ABC news是具有共和黨支持背景的。自此之后我就開始讀不同類型的新聞,也去感受不同的觀點。在信息閱讀上也恰好體現(xiàn)了國情的不同。
四)通過深度思考領會逐步具備對未來的展望能力
在美史課上,我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following the Great Depression?”“你認為1929美國經濟大蕭條后會發(fā)生什么?”由于這一章已經是偏后期的美史學習內容,加之之前學習中對于思維及展望構建的反復操練,學生們很快就做出了一個有邏輯性的判斷回答,因為上課都是全英語的,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大蕭條后一定會再有一場世界級大戰(zhàn)出現(xiàn),因為在一戰(zhàn)時美國已經成為了債主國,對于世界經濟有著巨大影響,一旦美國出現(xiàn)蕭條問題,勢必影響已經挫敗的歐洲敗國經濟,其會以搏命之勢再造危機”。
可以說從中期開始,學生們對于事件的敏感度及深度思考能力被全然激發(fā),每次的拋磚引玉都能收獲極為具有說服力的對未來態(tài)勢的判斷能力,而這種深度思考能力,在我看來就是中美教育的差距。在美國課堂學習的時候,所有本土的學生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每當
探討一個事件的時候,總是會自然地去對趨勢做出一個分析。這種能力是我希望中國的孩子在去美國之前就能塑造好的,這樣才能在課上和同學間有互動。
說到和美國本土學生間的互動,也順便聊下談資的問題。在親歷了美國教育并且從事那么多年的教育工作后,我可以非??隙ǖ馗嬖V大家,中國學生為什么沒法和本土學生特別融入,就是談資不夠。這些談資源自哪里?就是閱讀和深度思考的不足,美國學生的閱讀量是中國學生的10倍,美國教育注重對閱讀的深度思考及拓展性比較的能力。
比如課上在談到美國在Market Revolution(市場革命)后對于資本運作后出現(xiàn)的社會腐敗問題發(fā)起了一場Progressive Movement(進步運動),中式思維的學生可能會只對這個事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下認知,而我在課上就舉例了伊朗1979年也進行過市場革命,卻采取了全然放棄資本主義,使國家回歸純粹伊斯蘭的做法;而中國的改革開放也算是市場革命,但中國則采取了一味發(fā)展的態(tài)勢。對于同一個事件,三個國家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法,歸根溯源的原因是什么?
舉這個例子主要是要告訴大家,會閱讀的人,一定不會只是單面地去看待一個事件,而是會進行橫向對比摸索形成一條邏輯線,這樣就會在一個事件中摸索到許多其它的事件,一頁紙的閱讀池會鋪開到十頁,美國學生的思維構建就是在這種廣布式精讀中形成的,這就是他們的所在。
五)塑造領導力辯論演說風范,構造縝密的論文寫作能力
在面對內戰(zhàn)前期南部提出的Sectionalism(分裂主義)之時,有一場世紀Webster和Hayne之間的世紀之辯,在課前就要求學生對于世紀之辯進行梳理,次課開始就讓學生進行模擬辯論。歷史的辯論不是爭吵,而是說服力思辨的辯論,是具有哲學理念的辯論。無論是有準備的還是即興辯論都是美史課上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比如還有一次一個話題是”Do you think slavery system caused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or vice versa?”你認為是奴隸制造就了黑人種族歧視還是黑人種族歧視造就了奴隸制?這就上升到了一種非常高度的哲學邏輯性探討,在這里就不跟各位大家深討了。
除了辯論能力外,既然涉及歷史,必然涉及總統(tǒng),涉及領導人,因此課上也會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模擬選舉拉票,領導力演說等。比如在建國之初,美國針對confederation(邦聯(lián)制)和federalism(聯(lián)邦制)進行過遲疑,雖然起初出于國情選擇了前者,但后者的構建是必然的。但在決定采取聯(lián)邦制的初期,很多的州因為要上繳稅而反對這一政策,史上成為Anti-federalist(反聯(lián)邦制),因此在課堂上,我會要求學生們上臺用領導范去說服那些反對黨們。這也是歷史課堂好玩的一點。
而說到論文寫作能力,就更是美史課的重中之重了,幾乎每節(jié)課后都會有一個議題性的小論文或者DBQ論文,我一直和學生們強調,論文能力是建立在高度邏輯思考之上的,美史的論文并非一般的英語能力考試作文,它更加學術化,通篇是不能有太多自我主觀抒情語氣在內的,而是直面剖點,就事論事,縱向緯度解析?;蛟S因為我本身也欣賞海明威,所以論文上我是要求學生極度精簡的,一個字都不能有廢話之嫌。
正是因為對于辯論,演說,論文三項高度要求的輸出能力的構造,也使得美國歷史課的學習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學習,而更是綜合實戰(zhàn)能力的培養(yǎng),在經過這樣一門精密設置的課程學習后,學生們就會對于其它類型的通史課程有了學習的技巧。正如我經常和很多求教閱讀的家長分享的一樣,通史的學習在于質而非量,萬變不離其宗是關鍵。即只要能以正確的方式方法,思維模式精讀一本書籍,實際上也就掌握了閱讀其它書籍的本領了。
歸根結底,為什么美國教育那么重視通史課程,因為通史不僅僅是記憶的累積,而是思想的塑造,思維的建立,從而構建一個具有多維且豐富思想的大腦。同時,對一個國家歷史的深刻研習才能真正習得該國文化的精髓。這就是我為什么一直很自信地主張,你要去美國讀書,那就先好好地學習美國歷史,那樣你就會真正明白了美國。
以上是我本著對于教育本質的出發(fā)梳理的為什么要各位家長讓孩子正確地研習美國歷史課程的原因所在,當然除了本質性內容外,學習美史對于學生的升學剛需性幫助也是很大的,比如我們都知道AP美國歷史的考試是抵學分的,在國內如果能夠修完這門大學公共課會使孩子省下很多時間。除此之外,新SAT改革后對于所有赴美學子對于美國價值文化的認同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考試內容上更注重美國建國綱要及文獻的閱讀能力,這也是和美國歷史課程息息相關的。從背景提升而言,美國教育注重學生對于挑戰(zhàn)性課程的征服能力,美國人都知道中國學生尤擅長理科,因此在理科尖子鋪天蓋地之下類似美史課程的掌握就會是一個很好的背景提升指數(shù),就像外國人學中國的孔子孟子一般,隔著語言和思維之屏障,使得美史成為了國人挑戰(zhàn)性課程中的科目。
作為一名習得六年英美文學,且首位獲得伯克利美國文學碩士的中國人,我對文學的熱愛是更為彌久的,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發(fā)自內心地建議大家讓孩子赴美前一定要習得美國歷史之精髓,無論是思維上,能力上,還是剛需上都是不二選的科目。
學校首頁| 學校簡介| 課程列表| 學校新聞| 學校相冊| 教師團隊| 聯(lián)系我們
瀾大教育課程請咨詢:
滬ICP備18048269號-1
電子營業(yè)執(zhí)照
教育
全國教育網站
企業(yè)信用等級AA級
合作/版權/投訴
本頁信息由注冊用戶(機構和個人)自行發(fā)布或提供,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任何關于對該用戶的推薦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實,本站不承擔該用戶發(fā)布/提供信息的行為或內容所引起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