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彈好又不想練琴: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馬兒會跑又不吃草,就像想彈好又不練琴。練琴是進步基本的,至于要練多久,這要看你練琴的質量以及你的目標才有辦法下定論了。
2、錯了不改往后彈:練琴怕的就是錯了不改就往后彈了,這樣雖然很努力卻用不對方法,冤!也容易讓自己感到挫折。練琴不是背英文單字,一次不會背十次,十次不會背到會就會的事情,不對的方法就怕你練一輩子都練不好。
3、反復提醒記不住:如果同樣的東西要老師反覆提醒,教過的東西不會應用在新曲子,這樣的進步速度會變成很慢。在學琴的階段,是否可以吸收老師所教,舉一反三是很重要的。
4、彈的不夠好,拿古箏出氣:沒辦法讓樂器發(fā)出好的音色,就拿古箏出氣,拍古箏,砸古箏,好像是古箏錯了似的。這是很糟糕的想法態(tài)度。
5、基本練習不屑一顧,只練習好聽的曲子:如果學琴只挑好聽的曲子練,不練練習曲也不練音階及基本的練習,這樣你的未來只有黑色的。
6、不打地基直接蓋房:這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學任何樂器之前基礎最重要,基礎有好好學,將來學什么都快,未來碰到瓶頸無法進步,絕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基礎不夠好。
7、十級考級考優(yōu)秀,只會彈幾首考級曲:很多人只會考級,彈琴就會彈唯壹的那么幾首考級曲,如果你大部分在練的曲子都是考試以及比賽的曲目,沒有去接觸其他曲目或是練習曲,你將成為一個考試及比賽的機器,通常這種學生就算曾經(jīng)在怎么有好的成績,未來也都不會走得長遠的。
8、拿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把一首曲子拉完是尊重作曲家基本的態(tài)度,一個完整的作品是所有樂章都要學習,才能夠感受到做曲家所有想表達的,練曲子只練前面幾頁,或是挑好聽的樂章,甚至是只練習考試的那幾分鐘,都是很不好的學習態(tài)度,也感受不到演奏全曲是需要多少專注力。
9、只動手,不用耳:想把琴學好,卻不認幾個演奏家,不去聽音樂會,沒有想法自己喜歡誰的演奏,學習需要榜樣,要多聽音樂才會分辨什么是好或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