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留置針療法是一種新型無痛針刺技術,該項技術匯聚了多種針刺技術的優(yōu)點于一身,是一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實用技術,該項技術適用于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尤其實用于骨關節(jié)疾病、軟組織損傷和各種疼痛性疾病。皮下留置針療法歷經10余年,數萬例次的臨床治療體驗,并通過有關臨床科研機構規(guī)范的臨床驗證,已充分證實了該項新療法不僅具有療程短、見效快,療效確切,無痛安全,方便實用,適應癥寬泛等特點。而且簡便易學,易于掌握,適合于各科、各級、各類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臨床應用,不僅在大型綜合醫(yī)院的針灸科、疼痛科、康復科及骨傷科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而且更適合在基層醫(yī)療機構,如社區(qū)衛(wèi)生所、保健站及個體診所內開展,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實用技術。
皮下留置針療法的特點
選點機動, 配穴靈活; 進針淺表, 迎隨補瀉;
操作簡便, 省時快捷; 皮下留置, 持續(xù)治療;
不礙活動, 無痛安全; 療效提高, 適用寬泛。
【開課名稱】:皮下留置針療法實用技術速成培訓班
【授課內容】:
1、皮下留置針的理論;
2、皮下留置針的臨床應用;
3、皮下留置針與一般針法的比較;
4、皮下留置針的臨床操作
【授課老師】:王榮斌、李宏偉
【培訓費用】:3000元 (含資料費、器具費)。安排住宿,食宿自理。
【學習方式】:理論實踐相結合,可安排臨床見習。
【招生范圍】:全國各級各類醫(yī)療機構中醫(yī)針灸大夫,(針灸科,康復科,理療科,中醫(yī)科,骨傷科,針灸推拿科等)各專科門診、診所醫(yī)師、鄉(xiāng)村醫(yī)師、以及對針灸感興趣的專業(yè)人士等。
【頒發(fā)證書】:學員畢業(yè)均能拿到國內外認可的中、英文版證書,頒發(fā)國家級中醫(yī)藥繼續(xù)教育學分證書
【報名材料】:報名表、身份證復印件、二寸彩色免冠相片5張及電子版。
皮下留置針療法技術簡介
皮下留置針療法(簡稱留針療法)是采用專用針具,在人體表面選定的治療點上實施沿皮下平刺并短期留置的一種新型針灸淺刺治療方法。
皮下留置針療法是原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yī)學院主任醫(yī)師王榮斌教授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過潛心研究和探索,在繼承中醫(yī)傳統(tǒng)針灸技術的精髓,廣泛借鑒和汲取現(xiàn)代諸多皮下淺刺技術優(yōu)點的基礎上,博采眾長,融匯貫通,再度創(chuàng)新,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新型針刺治療技術。該項技術是介于傳統(tǒng)腧穴針灸療法與現(xiàn)代穴位埋線療法之間的一種治療方法和技術形態(tài)。
皮下留置針療法所使用的針刺器械是自主設計研發(fā)的專用針具——皮下留置針,該針具具有設計新穎,結構緊湊,使用方便,安全實用的特點,已于2004年獲得國家專利。
皮下留置針療法歷經10余年,數萬例次的臨床治療體驗,并通過有關臨床科研機構規(guī)范的臨床驗證,已充分證實了該項新療法不僅具有療程短、見效快,療效確切,無痛安全,方便實用,適應癥寬泛等特點。而且簡便易學,易于掌握,適合于各科、各級、各類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臨床應用,不僅在大型綜合醫(yī)院的針灸科、疼痛科、康復科及骨傷科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而且更適合在基層醫(yī)療機構,如社區(qū)衛(wèi)生所、保健站及個體診所內開展,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實用技術。
皮下留置針療法與毫針、埋線技術的比較
一、皮下留置針療法與傳統(tǒng)毫針技術的比較優(yōu)勢
(一)、治療快捷、節(jié)省時間,縮短療程。
1.單次治療時間縮短。毫針每次治療一般需要半個小時左右,而皮下留置針的治療操作只需3~5分鐘即可完成,大大節(jié)省了患者單次就診治療的時間;
2.毫針治療通常需要每日治療1次,而皮下留置針的治療僅需2~3天才進行1次;
3.毫針治療1個療程大多需要10次,而皮下留置針只需5次。
(二)、方便患者、無痛安全。
1.皮下留置針治療由于每次操作時間短,患者可隨診,隨治,隨走,而不必如毫針治療那樣至少要行針半小時以上,所以大大方便了患者。
2.皮下留置針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形態(tài),以及治療時在體內留置部位的設計,使它的治療不影響軀體活動,可以在伴隨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實現(xiàn)治療。
3. 由于皮下留置針療法是使針具穿刺和留置都在患者的皮下淺筋膜組織中,而在這一組織層面是無痛的,而毫針治療則是追求得氣,要產生酸麻脹重等令患者不悅的感覺,從這個角度講顯然皮下留置針治療患者更樂意接受。
4.相對于毫針治療,皮下留置針治療是絕對安全的,因為皮下留置針療法是使針具沿皮下平刺,它進針很表淺,即使是在胸腹部治療也絕對安全,而毫針治療則不然,尤其在胸背部治療,由于它是垂直進針,直刺深度掌握不好就可能刺破胸膜和肺泡造成氣胸,臨床上不乏這樣的事故教訓。
(三)、提高療效。
有試驗證明皮下留置針治療優(yōu)于毫針治療的療效,這是基于以下原因:
針刺的療效與刺激量直接相關,刺激量越大,療效越好,而刺激量又取決于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三者關系為:刺激量=刺激強度?時間。由于1.皮下留置針的針徑相對較粗,毫針的針徑較細,因此其刺激強度前者較后者大;2.皮下留置針的治療,針具留置的時間顯然較毫針治療在體內的時間要長,毫針治療,針刺時間一般為半個小時,長者不過1小時左右,而前者可以說自皮下留置針置入體內那一刻起,這種刺激就開始產生,一直持續(xù)2~3天,直至取出留置針為止,當然,要考慮到針刺的后效應,則它的療效作用延續(xù)的時間就更長,因此皮下留置針療法的療效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毫針治療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皮下留置針療法與埋線技術的比較優(yōu)勢
埋線療法是將羊腸線做成的線段代替針灸針埋入身體穴位深處,長期置留于體內,直至羊腸線慢慢在體內被分解吸收,借助置入羊腸線的持續(xù)刺激達到治療慢性疾病的目的,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有其一定的優(yōu)點和長處,但也有其缺憾和不足。
1.如羊腸線治療埋入體內后是不能取出的,即所謂一錘定音,一旦遇有個別對置入的羊腸線發(fā)生異體蛋白排斥反應的患者,就會帶來很大的麻煩,處理起來也比較棘手,從這個角度講,一次性使用皮下留置針則可避免產生此種尷尬局面,因為它留置體內時間有限,即便患者有何不適也可隨時取出。
2.埋線療法一次治療后要持續(xù)很久,期間不能調整,而皮下留置針療法一次治療針具留置一般僅僅在2~3天,最長也不過6~7天,因此,可以根據病人病情變化和治療需要對治療方案及時加以調整,這就可以做到臨證隨機辨證施治,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療效。
3.皮下留置針可以完成埋線治療所能治療的所有疾病,而對于表現(xiàn)為身體局部疼痛的這類最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皮下留置針療法可以實施皮下疏剝治療而短期治愈,而埋線療法先天就決定了它根本就無法做到。
皮下留置針療法與其它淺刺技術的比較
皮下留置針療法與腕踝針、皮內針中之麥粒針、浮針等技術同屬于皮下淺刺療法,這是以上各種技術相同和相通之處,但各種技術又各具特點,各不相同。
一、皮下留置針療法與腕踝針比較
1.治療選點的不同。
腕踝針療法的針刺選點相對固定,即局限于腕和踝部各6個點。而皮下留置針療法有時也借鑒和參照腕踝針的選點,但又不局限于這些點,通常是以經絡學說以及辨證論治為基礎的取穴選點為主。
2.操作技術的不同。
腕踝針側重系統(tǒng)治療,皮下留置針不僅側重系統(tǒng)治療,而且擅治疼痛性局部病灶,可阿是穴局部留針,或皮下橫向疏剝治療,腕踝針則難以做到。
3.使用針具不同。
腕踝針使用毫針,皮下留置針療法使用皮下留置針。
二、皮下留置針療法與浮針的比較
1.定義概念的不同。
浮針技術是運用一次性浮針在痛點周圍的皮下組織進行掃散的針刺方法。
皮下留置針療法是采用專用針具——皮下留置針,經患者體表治療選點部位,實施沿皮下平刺并短期留置的一種針灸淺刺治療技術。
2.治療方法的差異。
浮針技術治療首先選擇疼痛病灶周圍壓痛點,然后選擇壓痛點周圍一定距離作為穿刺點,針尖對準壓痛點進針,然后做皮下掃散治療。
皮下留置針療法則是側重全身系統(tǒng)治療,同時兼顧病灶的局部治療。系統(tǒng)治療主要以經絡學說及辨證論治為指導選穴定點,而病灶局部治療選點有幾種方式,其中皮下橫向疏剝的治療操作方法就是借鑒了浮針的掃散技術。
3.所使用的針具不同。
浮針療法使用的專用針具是浮針,而皮下留置針療法所使用的專用針具是皮下留置針。
三、皮下留置針療法與皮內針的比較
1.皮內針技術是以皮內針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內或皮下,進行較長時間刺激以治療疾病的技術,臨床上主要包括撳釘型和顆粒型皮內針兩種針具。
2.顆粒式皮內針操作用鑷子的尖端夾持針體,對準腧穴與皮膚成15?角橫向刺入皮內5-7mm,皮內針之方向與經脈走向成“ ”字交叉,循行是自上而下,針則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的橫刺。
皮下留置針技術與顆粒型皮內針相似之處在于均為皮下留置,但區(qū)別在于:
1)針具不同。前者使用麥粒針,后者使用皮下留置針。
2)針具的使用操作方法不同。皮內針是與經絡循行方向交叉橫刺,而皮下留置針為循經順刺或逆刺;
3)皮下留置針擅治疼痛性局部病灶,可行局部病灶的橫向疏剝治療,皮內針則難以做到。
四、皮下留置針療法與其他淺刺技術的比較優(yōu)勢
1. 皮下留置針的治療取穴選點方法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體針療法的取穴精髓,而且還吸納了其他皮下淺刺技術的精華。如汲取了腕踝針簡便、精煉的取穴選點方法;浮針的局部病灶和痛點治療的特殊定點及針刺方法等。
2.皮下留置針與其他技術所使用的針具雖然不同,但其可以完成其他皮下淺刺技術所使用針具的功能,而且還有其相對的優(yōu)勢,如:特殊結構、形態(tài)的復合式設計的皮下留置針能有效的降低進針痛;小喇叭口形的針尾設計,既可避免針具滑入皮下,又十分有利于覆蓋和固定,不僅降低了針孔感染的幾率,也更方便患者的軀體活動,因此留針后更安全、更舒適 ;穿刺針的側置式手柄使得操作時更便捷、更順手、更好用。留針后非金屬材料的皮下留置軟針具有良好的順應性,避免了其他金屬材料針具的剛性刺激,因此可大大地減少刺痛和出血的幾率,同時也降低患者的心理擔憂;
3.皮下留置針使用的范圍較寬泛,既可以用于治療局部性病灶,又可以用于治療系統(tǒng)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