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中國撥弦樂器,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箏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豐富。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早以二十五弦箏(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常用的規(guī)格為二十一弦。
鄭州鐘藝音樂藝考培訓學校開設古箏培訓班,針對高考藝考生、藝術特長生進行一對一教學培訓技巧:
右手
托:大指向外撥弦
擘:大指向內撥弦
抹:食指向內撥弦
挑:食指向外撥弦
勾:中指向內撥弦
剔:中指向外撥弦
花:大指在板前花帶出連撥數弦
連托:大指向外由高音至低音依次連續(xù)撥弦
連擘:大指向內由低音至高音依次連續(xù)撥弦
連抹:食指向內由低音至高音依次連續(xù)撥弦
連挑:食指向外由高音至低音依次連續(xù)撥弦,戴假甲者不用此法
連勾:中指向內由低音至高音依次連續(xù)撥弦
搖:大指反復托擘一條弦
密搖:較一般的搖更快速
勾搭:中、大指先后彈出八度音列
小勾搭:用抹、托彈出少于八度的2個音列
雙托:用大指由內向外連撥2條弦,奏出大二度或增二度和弦
雙擘:用大指由外向內連撥2條弦,奏出大二度或增二度和弦,戴假甲者不用此法
雙抺:用食指由外向內連撥2條弦,奏出大二度或增二度和弦
雙勾:用中指由外向內連撥2條弦,奏出大二度或增二度和弦
撮:中、大指同時勾、搭奏出八度和弦
反撮:中、大指同時剔、擘奏出八度和弦
小撮/食指撮:食、大指同時抹、搭奏出少于八度的和弦
小反撮:食、大指同時挑、擘奏出少于八度的和弦,戴假甲者不用此法
左手
按:彈奏前按弦,將空弦音升高小二度或更高
上滑:彈奏后按弦,奏出空弦音帶滑音升高小二度或更高的
下滑:彈奏前按弦至特定音高,彈奏后放手,奏出按弦音帶滑音至空弦音
猱:彈奏空弦音后,反復上、下滑音
顫音:快速的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