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詳情
心養(yǎng)性就是一種內在學習與修煉,指的是對心靈生活的提升,保持心靈的平衡、快樂和豐足感;修心養(yǎng)性就是心的訓練,一種凈化自己心靈的過程。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人雖然富裕了,當官了,卻變得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他們表現(xiàn)為:想入非非、心猿意馬、見異思遷、坐立不安。這樣的人是很需要用佛禪來“凈化”自己,篤定自己的?!秹洝方忉屨f:“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碑斖饨绲姆N種刺激呈現(xiàn)在自己眼前時,只是覺察看得清楚,但不會被它欺蒙或束縛,而內心仍保持清醒、明白而不紊亂,這就是佛教中的禪定。

凈化心中的妄想和邪念是現(xiàn)代人必需的生活準則?,F(xiàn)代生活太忙碌、太緊張、太功利,多變異、多誘惑、多欲望。如果不設法凈化自己的心境和情緒,很容易煩躁不安、妄生邪念,迷失方向。達摩說,幸福生活的關鍵是凈化自心中的矛盾和失衡。

人總是在失衡時才起貪、嗔、癡、慢、疑等煩惱的,所以佛禪把這些煩惱稱為“自心眾生?!边_摩說:“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薄秹洝分械摹痘勰艹錾絺鞣ā方o我們道出了一個“平常心是佛”的道理,顯示出一種清凈自然的境界。而人要進入這種境界,就是從眾生到佛的轉化,這一轉化就在一念之間。轉化的形式就是修心養(yǎng)性,由量變的積累到質變的飛躍。

由于人心本來具備佛性,只是被妄想邪念隱覆,一旦妄念俱滅,就會頓見自心。因此,修心養(yǎng)性到一定程度,整個人心就會發(fā)生質變。人生智慧是在沒有纏縛時才展現(xiàn)的,所以人必須注意蕩滌塵垢,去掉妄邪,才能純真無礙,活潑自在。有些貪官東窗事發(fā)后,到寺廟去燒香拜佛尋求菩薩保佑,免除牢獄之災。世人諷刺這叫做“平時不燒香,臨事抱佛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