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學申請
眾所周知,定位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包含了極多不確定因素,甚至有一定隨機性。我羅列了一下幾條“準測”供大家參考,并且希望大家可以不斷完善(精確化)這些“準則”。
注:假設GPA滿分是4(GPA算法不清楚,這里假設初始條件就是你已知自己的GPA)
申MSc/MA:
Top 10高校, GPA>3:隨意拿offer.申請材料不全(如沒有推薦信)也是隨意拿offer
Top 10高校, 2.5<GPA<3:材料準備齊全,一般也沒什么大問題
Top 10高校,GPA<2.5:你不配自稱是**大學出來的……
985,211高校,GPA>3材料準備齊全,一般也沒什么大問題
985,211高校, 2.5<GPA<3GPA太低了,有一點點懸, 建議多申幾所,總的來說還是可以拿到offer的
一本:GPA>3材料準備齊全,一般也沒什么大問題
一本:2.5<GPA<3:GPA太低了,有一點點懸,建議多申幾所,但還真不敢說一定能拿到offer
二本或以下:GPA>3.5甚至3.7才有較大希望(還和專業(yè)排名有關,比如南郵的通信申MSc in 通信方面的program, 成功概率很大)
除GPA外常用增加申請成功概率手段:
1.對MSc來說,工作經(jīng)驗可以提高申請成功率,因為MSc的初衷就是給在上班的人士擴充專業(yè)知識
2.多申program也是增加幾率的常見手段
申MPhil/PhD
Top 10高校, GPA>3.5:材料準備齊全,一般也沒什么大問題
Top 10高校, 3<GPA<3.5:努力一把還是挺有希望的
985,211高校,GPA>3.5努力一把還是挺有希望的
985,211高校,3<GPA<3.5:有點懸,早套教授,認真寫RP
一本:GPA>3.5努力一把還是挺有希望的
一本:3<GPA<3.5:有點懸,早套教授,認真寫RP
二本或以下:GPA>3.7,早套教授,認真寫RP,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PS:
由于MPhil被不斷邊緣化,申不到MPhil也正常,不一定是你不夠強(別問什么是邊緣化,為什么邊緣化,自己版內(nèi)搜索)。有HKUST教授對一個清華的學生說,來讀PhD隨時歡迎,MPhil則要考慮一下。
除GPA外常用增加申請成功概率手段:
1.多發(fā)高質(zhì)量paper對申請research
degree有很大幫助。中大一教授說,好的paper可以完全克服(注意,是克服,不是彌補)GPA的不足。之前有個中科大的同學(本科畢業(yè)生)有一篇IEEE
transaction的paper,中大教授直接說你可以來讀PhD,根本沒問他GPA多少。
2.相關工作經(jīng)驗可以提高申請成功率,N年full time的工作經(jīng)驗可以增加0.1*N的GPA(N is a positive
integer)——個人主觀判斷,僅供參考
3.多申program也是增加幾率的常見手段,但research degree有時會出現(xiàn)“一處被拒,處處被拒”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