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是古老的民族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后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guī)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fā)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shù)21根。
傳承修養(yǎng)學堂采用國內(nèi)首創(chuàng)的成人零基礎教學模式,站在成人的視角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成人和小孩學古箏的出發(fā)點、目的、接受程度完全不同,所以一味采用兒童教材和教學模式教授成人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結果,而且兒童的教材多半比較枯燥,致使很多對古箏有興趣的成年人都半路夭折。
傳承修養(yǎng)學堂對每位學員的特點不同量身定制教學計劃。授課全程采取跟蹤承諾式教學,一般學員1課時即可演奏古曲,10課時即可獨立演奏,25課時即可自由演奏《漁舟唱晚》難度的曲目(五級曲目)。
交費學員即可獲贈免費教材、全程免費樂感提升課、免費音樂賞析、免費樂理知識課、免費練琴。
學員可參加全國業(yè)余考級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