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精讀課堂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如今,素質(zhì)教育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其中,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nèi)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jīng)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蔽覀儽仨毩帯笆姑恳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做為一個稱職的父母,在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時,就應該認識關鍵期,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關鍵期。把握住了“關鍵期”,教孩子就會事半功倍,錯失了“關鍵期”去教孩子,就會事倍功半。
那么孩子有哪些關鍵期呢?
感官關鍵期(0—6歲):孩子從出生起,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的感官來熟悉環(huán)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讓孩子聆聽、觸摸、觀察、嘗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增長智慧。
形象視學發(fā)展的關鍵期(4歲以前):這個時期兒童的形象視覺發(fā)展最迅速。這時候的孩子,一般喜歡“上公園”、“出去玩”,這是因為那里有豐富的室外自然風光、鮮明的畫面。這時,除了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接觸豐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內(nèi)的時候,還要給他多看圖畫書、動畫片,開闊孩子的視野。
音樂才能發(fā)展的關鍵期(3—5歲):如果要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智能,一定不要錯過3~5歲的音樂智能關鍵期,可以讓孩子多聽聽古今中外名曲,多參加音樂活動。
語言關鍵期(3~6歲):這個時候是孩子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父母要經(jīng)常跟孩子說話、講故事、提問,鼓勵孩子多說,促進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3—12歲):是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如果錯過了這段時期,再開始學外語,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學好。
秩序關鍵期(2—6歲):2歲到6歲是教孩子知曉、做到有規(guī)矩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應逐漸引導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多與別的孩子交朋友。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guī)范、日常禮儀,訓練他們養(yǎng)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適應社會規(guī)范。
想像力關鍵期(2—8歲):這個時期,家長要讓幼兒多聽孩子喜歡的童話和科學幻想故事,多看圖畫,多看動畫片、科幻片,識字后多讀書。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后,可以讓孩子看畫編故事,或續(xù)故事,或與家長輪流講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
文化敏感期(小學1—4年級):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于3歲;而到了6—9歲,即在我國小學中低年級階段,則出現(xiàn)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而對學校的課程,感覺“吃不飽”。父母可以在他興趣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包括對于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的資源,滿足他們?nèi)琊囁瓶实奈幕枨?。如果這個時候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這方面的渴求會轉(zhuǎn)向其他方面,比如搗亂、多動等。許多聰明孩子在課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等等毛病,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黃金閱讀期(8—14歲):5歲左右,是兒童開始由看圖發(fā)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啟蒙敏感期;5—7歲,應該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應該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在經(jīng)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zhuǎn)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中年級(3~4年級),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這是每一個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發(fā)展,存在著一個閱讀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這個時期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孩子來說,主要在8~14歲,具體依據(jù)每個人的教育環(huán)境、個性喜好等條件的不同而不同。